敬愛的家長您好:

寒假將至,農曆春節即將到來,思華首先向您拜個早年,祝福大家新年平安順心!

思華上任迄今五個多月,陸續拜訪了南投爽文國中;宜蘭南安國中、岳明國小;臺南虎山國小、臺南啟聰學校;屏東南榮國中、佳冬國中、車城國中;臺東電光國小、均一中小學關山國小關山國中瑞源國小高雄五權國小等學校這些學校所展現的一個個由老師自主啟動的創新教學實例與活力讓人印象深刻我也深信還有許許多多我尚未接觸到的教育創新種子正在各地萌芽思華在此除了要向全國辛苦耕耘的教育伙伴致上最深的敬意與謝意,更要感謝家長們的支持,願意和我們共同堅持教育理想。

資訊科技加速了知識翻新與汰舊,透過閱讀可以啟發孩子無限的好奇與創意,提高思考的能力;透過多元學習活動,可以引導孩子自我探索,並產生學習興趣與熱情。如何協助孩子建構自己的學習體系及思辨、探索、想像、創意等重要關鍵能力,則仰賴學校、老師及家長攜手共同努力。

知識的學習不只是在教室,而是在土地,寒假期間學校及教育部所屬各社教館所,也為孩子們準備了多元的冬令營活動,歡迎您鼓勵孩子參與,也希望您能利用工作之餘,陪伴孩子運動、親近圖書館,參觀博物館、美術館、一同探索臺灣豐富的山海生態,體驗不同地區的生活風貌,讓孩子的學習觸角在假期中盡情開展,閱讀書本,閱讀生態,閱讀社會,閱讀文化。當然也請您費心留意學童在家生活作息與安全,讓今年的寒假更健康有意義。

   家庭永遠是學校教育成功的有利後盾。教育部將持續鼓勵教師致力創新教學,讓每一間教室都能展現創意活力的學習風貌,提供孩子適性發展的學習環境。也期待這個寒假,您與您的孩子擁有美好的寒假生活回憶。

敬祝

新年快樂闔家安康 

成美范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appy Outing !
Ahaline1s.gif   

成美范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婆婆流淚自述...

 

 

 

 

 

 

 

 

 

 

 

 

 

 

小孫子Toby已經3歲了。在美國待了三個月,洋媳婦Susan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這個中國婆婆大開眼界。每天早上,Toby醒來後,Susan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顧自地忙去了。Toby會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飽後,他回自己的房間,在衣櫃裏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畢竟Toby只有3歲,還搞不清楚襪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腳。

   有一次Toby又把褲子穿反了,我趕緊上前想幫他換,卻被Susan制止了。她說,如果他覺得不舒服,會自己脫下來,重新穿好;如果他沒覺得有什麽不舒服,那就隨他的便。那一整天,Toby反穿著褲子跑來跑去,Susan像沒看見一樣。

又一次,Toby出去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沒多大會就氣喘籲籲地跑回家,對Susan說:「媽媽,Lily說我的褲子穿反了,真的嗎?」Lily是鄰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歲。

Susan笑著說:「是的,你要不要換回來?」Toby,自己脫下褲子,仔細看了看,重新穿上了。

從那以後,Toby再也沒穿反過褲子。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孫女五六歲時不會用筷子,上小學時不會系鞋帶。如今在讀初中要寄宿的她,每個周末都要帶回家一大堆臟衣服呢。

 

 

RULE ONE:不吃就餓著

   一天中午,Toby鬧情緒,不肯吃飯。Susan說了他幾句,憤怒的小Toby一把將盤子推到了地上,盤子裏的食物灑了一地。Susan看著Toby,認真地說:「看來你確實不想吃飯!記住,從現在到明天早上,你什麽都不能吃。」Toby點點頭,堅定地回答:「Yes!」我在心裏暗笑,這母子倆,還都挺倔!下午,Susan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國菜。我心領神會,Toby特別愛吃中國菜,一定是Susan覺得Toby中午沒好好吃飯,想讓他晚上多吃點兒。

那天晚上我施展廚藝,做了Toby最愛吃的糖醋裏脊、油悶大蝦,還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國式的涼面。Toby最喜歡吃那種涼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滿滿一大盤。開始吃晚飯了,Toby歡天喜地地爬上凳子。Susan卻走過來,拿走了他的盤子和刀叉,說:「我們已經約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飯,你自己也答應了的。」Toby看著面容嚴肅的媽媽,“哇”地一聲在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餓,我要吃飯。」「不行,說過的話要算數。」Susan毫不心軟。我心疼了,想替Toby求情,說點好話,卻見兒子對我使眼色。想起我剛到美國時,兒子就跟我說,在美國,父母教育孩子時,別人千萬不要插手,即使是長輩也不例外。無奈,我只好保持沈默。

那頓飯,從始至終,可憐的小Toby一直坐在玩具車裏,眼巴巴地看著我們三個大人狼吞虎咽。我這才明白Susan讓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Toby想發脾氣扔飯碗時,一定會想起自己餓著肚子看爸爸媽媽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經歷。餓著肚子的滋味不好受,況且還是面對自己最喜愛的食物。臨睡前,我和Susan一起去向Toby道晚安。Toby小心翼翼地問:「媽媽,我很餓,現在我能吃中國面嗎?」Susan微笑著搖搖頭,堅決地說:「不!」Toby嘆了口氣,又問:「那等我睡完覺睜開眼睛時,可以吃嗎?」「當然可以。」Susan溫柔地回答。Toby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況下,Toby吃飯都很積極,他不想因為“罷吃”而錯過食物,再受餓肚子的苦。每當看到Toby埋頭大口大口地吃飯,嘴上臉上粘的都是食物時,我就想起外孫女。她像Toby這麽大時,為了哄她吃飯,幾個大人端著飯碗跟在她屁股後面跑,她還不買賬,還要談條件:吃完這碗買一個玩具,再吃一碗買一個玩具……

 

RULE TWO、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有一天,我們帶Toby去公園玩。很快,Toby就和兩個女孩兒玩起了廚房遊戲。塑膠小鍋、小鏟子、小盤子、小碗擺了一地。忽然,淘氣的Toby拿起小鍋,使勁在一個女孩兒頭上敲了一下,女孩兒楞了一下,放聲大哭。另一個女孩兒年紀更小一些,見此情形,也被嚇得大哭起來。大概Toby沒想到會有這麽嚴重的後果,站在一旁,楞住了。Susan走上前,問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她一聲不吭,拿起小鍋,使勁敲到Toby的頭上,Toby沒防備,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來。SusanToby:「疼嗎?下次還這樣嗎?”Toby一邊哭,一邊拼命搖頭。我相信他以後再也不會這麽做了。

 

 

 

RULE THREE、建立社交能力

Toby的舅舅送了他一輛淺藍色的小自行車,Toby非常喜歡,當成寶貝,不許別人碰。臨居小姑娘LilyToby的好朋友,央求Toby好幾次,要騎他的小車,Toby都沒答應。一次,幾個孩子一起玩時,LilyToby不註意,偷偷騎上小車,揚長而去。Toby發現後,氣憤地跑來向Susan告狀。Susan正和幾個孩子的母親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著說:「你們的事情自己解決,媽媽可管不了。」Toby無奈地走了。

過了一小會兒,Lily騎著小車回來了。Toby看到Lily,一把將她推倒在地,搶過了小車。Lily坐在地上大哭起來。Susan抱起Lily,安撫了她一會兒。很快,Lily就和別的小朋友興高采烈地玩了起來。Toby自己騎了會兒車,覺得有些無聊,看到那幾個孩子玩得那麽高興,他想加入,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Susan身邊,嘟囔道:「媽媽,我想跟Lily他們一起玩。」Susan不動聲色地說:「那你自己去找他們啦!」「媽媽,你陪我一起去。」Toby懇求道。「那可不行,剛才是你把Lily弄哭的,現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決問題。」Toby騎著小車慢慢靠近Lily,快到她身邊時,又掉頭回來。來回好幾次,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TobyLily又笑逐顏開,鬧成了一團。

 

RULE FOUR、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Susan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亞州,聽說我來了,兩人開車來探望我們。家裏來了客人,Toby很興奮,跑上跑下地亂竄。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裝滿了水,提著小桶在屋裏四處轉悠。Susan警告了她好幾次,不要把水灑到地板上,Toby置若罔聞。最後,Toby還是把水桶弄倒了,水灑了一地。興奮的小Toby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事,還得意地光著腳丫踩水玩,把褲子全弄濕了。我連忙找出拖把準備拖地。Susan從我手中搶過拖把交給Toby,對他說:「把地拖幹,把濕衣服脫下來,自己洗幹凈。」Toby不願意,又哭又鬧。Susan二話不說,直接把他拉到貯藏室,關了禁閉。

聽到Toby在裏面發出驚天動地的哭喊,我心疼壞了,想進去把他抱出來。Toby的外婆卻攔住我,說:「這是Susan的事。」過了一會兒,Toby不哭了,他在貯藏裏大大聲喊:「媽媽,我錯了。」Susan站在門外,問:「那你知道該怎麽做了嗎?」「我知道。」Susan打開門,Toby從貯藏室走出來,臉上還掛著兩行淚珠。他拿起有他兩個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幹凈。然後,他脫下褲子,拎在手上,光著屁股走進洗手間,稀裏嘩啦地洗起衣服來。Toby的外公外婆看著表情驚異的我,意味深長地笑了。這件事讓我感觸頗深。在很多中國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時,常常會引起“世界大戰”,往往是外婆外公護,爺爺奶奶攔,夫妻吵架,雞飛狗跳。

後來,我和Toby的外公外婆聊天時,提到這件事,Toby的外公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雖然小,卻是天生的外交家,當他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分歧時,他會很聰明地鉆空子。這不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更多別的問題。而且,家庭成員之間發生沖突,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所以,無論是父輩與祖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還是夫妻兩人的教育觀念有差異,都不能在孩子面前發生沖突。

Toby的外公外婆在家裏住了一周,準備回加利福尼亞了。臨走前兩天,Toby的外公鄭重地問女兒:「Toby想要一輛玩具挖掘機,我可以買給他嗎?」Susan想想,說:「你們這次已經送給他一雙旱冰鞋作為禮物了,到聖誕節時,再買玩具挖掘機當禮物送給他吧!」我不知道Toby的外公是怎麽告訴小家夥的,後來我帶Toby去超市,他指著玩具挖掘機說:「外公說,聖誕節時,給我買這個當禮物。」語氣裏滿是欣喜和期待。

雖然SusanToby如此嚴格,Toby卻對媽媽愛得不得了。他在外面玩時,會采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認為漂亮的葉子,鄭重其事地送給媽媽;別人送給他禮物,他會叫媽媽和他一起拆開;有什麽好吃的,也總要留一半給媽媽。想到很多中國孩子對父母的漠視與冷淡,

   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婦。在我看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美國媽媽有很多值得中國媽媽學習的地方。如果你的孩子還小,你還有機會,快去把這篇文章念給長輩們聽!留著慢慢學吧…

 

願中國式的家庭教育能成長起來!

http://tw.gigacircle.com/203196-1

 

成美范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投影片1.JPG 投影片1.JPG 投影片2.JPG 投影片3.JPG 投影片4.JPG 投影片5.JPG 投影片6.JPG 投影片7.JPG 投影片8.JPG 投影片1.JPG 投影片8.JPG 投影片1.JPG 投影片2.JPG 投影片3.JPG 投影片4.JPG 投影片5.JPG 投影片6.JPG 投影片1.JPG 投影片2.JPG 投影片3.JPG 投影片4.JPG 投影片5.JPG  

成美范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才開學1個月,醫院診所吹起一股兒童注意力不足評估潮,家長和老師一聽到「不專心」與「過動」便如臨大敵、焦慮不已。生活在隨時能上網、連大人都很難15分鐘不滑手機、不看臉書的世代,家長該如何協助孩子打造容易專注的心?

8法寶,打造超強專注力 每個孩子的專注力或許天生不一,但專注技巧卻可以經由後天培養習得,且平常在家就可以練習。《親子天下》綜整專家心法,提供家長八個簡單法寶,幫助孩子累積打擊分心阻礙的實力,練出能靜能動的好功夫!

法寶1
要遊戲也要運動
玩得夠+動得多=靜得下
遊戲是靜、運動是動,一動一靜互相配合,是打造專注力的最佳組合。 小孩玩樂高積木,運用了操作、認知、視覺與空間邏輯能力;等紅綠燈時,觀察馬路對面穿紅色衣服阿姨的褲子顏色,則運用了聽覺、視覺、短暫注意力跟觀察力。遊戲是鍛鍊專注力元素的最佳方式,也是較無壓力的練習法。
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張旭鎧認為利用遊戲鍛鍊專注的好處多多:因為遊戲好玩,本身就有專注動機;遊戲也能提高反應速度;遊戲的競爭本質,能讓孩子認識輸贏的概念,且可藉機與人互動、學習遵守規則。
陽光天使職能治療兒童發展關懷聯盟執行長呂忠益說,運動是一種動態的專注,孩子必須要學會控制身體動作,才能專注於該項活動。運動能增加肌耐力、讓孩子坐得住,不會像條蟲趴著上課;運動能宣洩孩子過多的動能,吃得多睡得好;運動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加大腦含氧量,腦袋更加清楚。
一般的感覺統合教室內會提供孩子「遊戲」跟「運動」的設施,比如球池、單槓、鞦韆、滑板等等。職能治療師利用專業,讓孩子使用這些設施和參與活動,來提升專注力。
如何把「警醒度」調得恰恰好? 從感覺統合理論來看專注力,主要是假設每個人腦部有不一樣的興奮程度,稱為「警醒度」。有人常態下警醒度偏低,整天都像是剛起床的狀態,精神渙散無法集中注意力;有人則在常態下警醒度總是偏高,所以衝動興奮,動個不停,做什麼都不能專注。所以感統理論強調,針對不同警醒度的孩子,給予適性、適量的刺激,把警醒度調整到剛剛好的位置。
因此,提升專注力的玩,不是亂玩,而是針對孩子比較弱勢的項目如視知覺、小肌肉動作,提供訓練。提升專注力的動,也非盲動,而是提供警醒度偏高的孩子強烈的本體覺刺激(比如全身重壓、抱著慢速轉圈),提供警醒度偏低的孩子強烈的前庭刺激(比如俯衝、吊單槓),進而改善專注力。
如何挑選遊戲與運動? 至於該選什麼樣的遊戲,張旭鎧建議只要孩子能專心投入、覺得好玩、可親子互動的皆可。比如記憶配對翻卡片遊戲,可以拿一般撲克牌來玩,但學齡前的小小孩也許還記不住黑桃、紅心等名詞。此時乾脆把孩子的遊戲王卡拿來用,「來,找找你的兩張青眼白龍各在哪裡?」提高孩子繼續玩下去的動機。又如走迷宮,是複雜度較高的遊戲,不只動手、動眼,還要考問題解決能力。小小孩走迷宮時常「穿牆過」、或每條路都走過一次。家長可以慢慢講解規則給孩子聽,自己示範一次,用吸引孩子的獎賞鼓勵他們照著規則玩。
針對學齡兒童的遊戲,專家建議可以多利用紙筆技巧,幫助孩子適應學校作業環境。另外也可多訓練孩子的觀察力,見微知著的「大家來找碴」遊戲,用手機或者數位相機,拍攝家中的一個小角落,讓家人去找。

運動方面的選擇,分為技巧性(需要練習技巧的桌球、籃球等)和體能性(單純重複動作,增加肌耐力)兩大類。只要孩子願意投入運動都值得鼓勵,流點汗、有點喘就可以,體能差的孩子運動強度不要太高。
只要孩子感興趣,每個運動都可以試試看,但新北市德心診所職能治療師林虹瑜提醒,家長必須慎選時間點,觀察孩子的眼神和反應,是太過亢奮還是虛脫,協助孩子在動靜間把自己調整到恰當的位置上。比如好動的孩子直排輪玩到九點,反而太 high,這時回家就要做點出力氣的動作,比如搬重物、擦地板,用力抱抱孩子,讓他們得以穩定下來。若是警醒度低的孩子當天晚上要做動腦的數學作業,下課就不要去上那麼久的直排輪課程。

可以幫助專注力的活動:遊戲
學齡前:擊掌、記憶配對翻卡片、踩腳邊氣球、打泡泡、盪鞦韆、123木頭人、大風吹、1是頭2是蹲下3是轉圈圈。學齡後:各類棋類、迷宮、積木、七巧板、拼圖、大家來找碴。 運動 學齡前:鴨子走路、學小狗往前爬、抱著轉圈圈、用棉被包起來疊三明治、丟接球、平衡木。 學齡後:各式球類、游泳、慢跑、直排輪、獨輪車、舊版國民健康操、丟沙包。

法寶2
勤用計時器 事事玩計時,培養時間感

法寶3
打造理想讀書空間 最偏遠的角落最合適

編輯的話

「不專心」的背後
文∣何琦瑜
這期《親子天下》封面再次談專注力,一方面因應九月開學季之後,學校和家庭裡經常上演的「專注戰爭」;另一方面,我們也想重新提醒,從更廣的角度來看,專注力不足,很可能不是眼前這個小孩的問題,而是兩個時代的認知落差,造成的集體焦慮。

容我先扯遠一點。美國管理大師哈默爾(Gary Hamel)最近出版了他的新作《現在,什麼才重要?》。哈默爾把人類的工作能力像是馬斯洛理論一樣,分成由下而上的六個層次:

層次一:服從
層次二:盡職
層次三:專長
層次四:主動精神
層次五:創造力
層次六:熱情

在這個層次架構中,最低層是「服從」:員工天天來上班,遵循組織所有規定與程序。再往上層是「盡職」:員工勤奮,直到完成工作。再上一層是「專長」,也就是智能或個人才能;每個企業都希望能擁有一群具有專業技能、訓練有素、熱衷學習更多的員工。

問題是,服從、盡職與才能,在全球化的社會裡,已經漸漸變成「大宗物資」。對企業來說,他們現在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很低的成本,就能買到這些能力。譬如美國企業到中國、印度、越南設置工廠,就能把無數工作交給一大群訓練有素、溫馴順從、以及廉價的勞動力國家。

如果台灣要追求更有附加價值的差異化地位,我們必須要從工業社會培養的底層人才,升級到創意經濟的時代。我們需要的未來人才,必須要有更高層次的能力:主動精神、創造力,與最高層次的熱情。哈默爾的說話對象,雖然是企業領導人,但這絕對不只是企業才要關心的事,套用在國家教育體系、培育人才最重要的基礎教育系統裡,也同樣具有啟發性。

乖乖坐好聽課,能培養創造力?

回到專注力的議題。學校老師和家長可能要想一想,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孩子不專心?是不是因為成人心中孩子學習時的理想圖像,還像十九世紀的工人一般,順服、安靜、訓練有素?我們還是期待,一次可以看三個電腦螢幕吸收資訊的這一代孩子,已經滿載著太多資訊來到學校的現代小孩,還要能乖乖的坐在教室裡,順服被動的「聽」課八小時?這樣的期待,是合理的嗎?這樣的訓練和教養,能夠培養出「主動、創造力、與熱情」的素質嗎?

這次封面故事描繪了各大身心診所開學後排滿了心焦的家長,等待診斷的孩子(見一二八頁)。在教學現場,愈來愈多的老師也受困於不安與躁動的教室,一堂課四十分鐘,要花三分之一的時間「維持秩序」,才能開始上課。由此我揣想,專注力已經不僅僅是個別小孩的困難。在多次的報導中我們也發現,其實孩子的專心需要大人的轉變:生活習慣、飲食、環境的配合之外,學校教室太過被動單向的上課方法、老師家長對孩子過度順服和安靜的不合理期待,都是「不專心」的表象背後,更需要調理的議題。

成美范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很直得看的影片.....謝謝 晧哲媽媽

成美范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范老師:最近好嗎?近日我看了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尹建莉著.

書中內容有一篇寫幼兒園如何選擇,提到幼兒教師是最重要的,

讓我忍不住要傳訊息給你,你的愛的能力,發自內心良善

對孩子們尊重,讓我的兩個小孩獲益至今,鎔鎂還時常翻閱畢册

鎔駿則要上國中了,很快吧!謝謝你對孩子們的付出!

祝平安喜樂   鎔駿鎔鎂的媽咪5/2晚10:40傳

成美范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豪小子的父母 才真不簡單!

【王道維】
  這幾天的體育版新聞無不圍繞著華人之光林書豪,他在世界籃球殿堂NBA的傑出表現。身為台灣人,能夠看到子弟在海外有這樣的成就當然會讓我們覺得與有榮焉。但是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背後的意義並不是那樣簡單的。
  在進入紐約尼克隊之前,林書豪曾被所有的NBA球隊都拒絕簽約,連坐板凳球員都在去年連續被兩支球隊踢走。更別提當初因為沒有一個NCAA的學校願意提供他獎學金就讀,以至於他不得不選擇進入那個並非以運動著名的長春藤名校,哈佛大學。在得到當前的榮耀之前,他所曾經過的這些彎曲挫折,卻正是我們一般台灣學生或父母所避之惟恐不及的。這樣的林書豪,似乎才是我們在「與有榮焉」時所應深思的一面。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林書豪的父母,當時難道不會覺得讓這樣會念書的孩子去打球太可惜了嗎?那不是只有「不會讀書的孩子」才作的事嗎?不能進入籃球傳統名校不就表示一種挫敗嗎?後來能在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不就表示他應該走進華爾街才對嗎?若早知道要去NBA打球,那些高額的學費豈不就白白浪費了?又為何非要去挑戰那幾乎沒有亞洲人可以生存的地方,經歷這麼多失敗、冷落、與屈辱?如果走一般人的路,作爸媽可能還可以用關係拉你一把呢!
  這些話聽起來都很熟悉?只是並非發生在林書豪身上,而是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孩子身上,反應出許多台灣中產階級父母對子女生涯規劃的一種「強迫性焦慮」。嘴巴上說是為了子女好,但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自己害怕」未來的「不確定」:所以我們很少在乎孩子的興趣,只想培養他們才藝;我們不鼓勵他們尋求人生的夢想,只想讓他們走在一條我們放心的道路:與別人一樣拼明星學校、選熱門科系與作別人羨慕的職業。這樣的想法雖是出自於父母親的「善意」,但卻根深蒂固於我們社會,成為台灣教育改革始終無法成功的根本原因。事實上,這也是正是林書豪的家庭教育(而非學校教育)與我們最大的不同之處。
  在去年十月份,林書豪與其母親吳信信接受台灣好消息電視台的專訪,讓我們有機會更了解是甚麼樣的家庭教育幫助了林書豪經歷這一段尋求夢想、忍受挫折、然後逐夢踏實的過程。因為信仰的關係,林書豪的父母在孩子打籃球的這件事上學會放手,讓他追尋上帝在自己身上的特殊計畫。他們明智地注重品格培養而非最後的成果,使得林書豪不會在輸贏的壓力下患得患失,反而更能謙遜感恩地享受籃球的樂趣,發揮出更大的潛能。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並未有這樣的信仰思維,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林書豪與其家庭的例子,學習到如何幫助孩子及早尋得自己生命的價值,引導合適的道路,接納他們的跌倒與失敗,並繼續鼓勵他們完成自己的夢想。這可能會是一條與他人不一樣的路,無法馬上有清楚的結果可以期待,但我們卻可以與孩子一起經歷生命中真實的歡笑與淚水。
  (作者為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成美范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先知》第四章)  ——哈里爾·紀伯倫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兒女。

 他們借助你出生,卻並非來自於你,
雖然他們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卻不能庇護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那是你在夢中也無緣探訪的。

你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設法使他們像你。
因為生命是不會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是弓你的孩子是生命之箭,

那神射手在無窮之間瞄準,

也用神力將你引滿,

好讓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讓你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悅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那堅穩的弓

 

CHILDREN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成美范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種下信任、有趣與感謝的種子

灌溉信任,他相信自己會是好孩子;灌溉有趣,他成為歡樂的泉源;灌溉感謝,他學會尊重。
 
家,是最安全、愛你最深的地方;但也可能是最脆弱、傷你最重的地方。
最安全,是因為在裡頭的人,會盡一切力量,不讓你挨餓受凍。愛你最深,是因為他們會毫無條件的,在你光榮時,為你喝采;在你羞愧時,抱你回家,總是站在你的背後當靠山。家,是一個成功或失敗的大人(和小孩),最想回去的地方。
最脆弱,是因為在裡頭的人,與你的關係最親密,一旦信任被破壞,比什麼都難修復。傷你最重,是因為他們看不見你是誰,常讓你覺得自己是失敗的、是什麼事都做不好的、甚至是醜陋的;而且這個影響,或許是一輩子。家,也可能是一個需要分享或安慰的大人(和小孩),無法去的地方。
你給家人的「家」,是安全還是脆弱的?是愛他最深或是傷他最重的?你可以掌握,但並不容易。一個家就好像是一棵大樹,需要長時間去成長,但卻不會自然長好,它需要經年的、有心的灌概!
灌溉「信任」
你是怎麼看待一個人的,那個人與你的關係,或甚至他會如何看自己,就會往那個方向去、發芽。對正在建構「自己是誰」的幼兒來說,更是如此。
開學第一天,史帝夫的爸爸在離開教室前,對四歲的他說:「記住,不可以使用暴力(Don''t be violent……)。」果然,五分鐘後,史帝夫開始繞圈圈、踢桌子、對我的助教大吼:「我恨這裡、我不喜歡你。」
史帝夫是過動兒,分不清楚你我之間的界線,塊頭也大。當然他會不斷的動來動去,把別人的東西當做自己的;也只要輕輕的把別人一推,「別人」就應聲倒地。但我相信,這些都不是讓史帝夫變成他爸爸口中「暴力」的主要原因。
史帝夫的家庭關係雖然很複雜,但確切一點來說,在他周圍的人,是以「壞孩子」的標籤來看待他的行為和想法。就只要幾年,史帝夫相信自己是什麼事都做不好的,甚至認為自己只有在別人給他獎賞時,才會聽話。
他的家庭環境無法改變;而在學校的那八個小時,我能做的,就是灌概他是「好孩子」的種子。我們為他的過動,準備了特殊的小設備,比如坐枕、搖椅、壓力球……;幫助他指認壓力,也讓他的壓力有合理和安全的紓解途徑。
他認定自己是壞孩子,所以我們很清楚的帶領他去區分「行為」和「愛」是不同的兩件事。也就是說,讓他知道:我們愛他是沒有條件的,但他的行為卻有「合適或不合適」的區別,因為行為是可以改變和選擇的。
比如說,那天他一把推倒正在騎三輪車的小孩。於是我和他的對話,很簡短的繞在幾個重心上:
‧指認想法和情緒:「史帝夫好想騎三輪車,對不對?」
‧直敘行為的本身:「但現在小強在騎,你必須等待。」、「你選擇推人,這做法是不恰當的。」
‧讚賞努力和愛的再確認:「我知道等待好難,但你做得到。來,我陪你一起等。」、「你看,你做到了。」、「我很愛史帝夫,但選擇推人,這做法是不恰當的。」
我和助教有心的灌溉了一年,在史帝夫離開學校的前一個月,他問我和助教:「為什麼我只有在這裡才是好孩子?在別的地方我都是壞孩子?」我無法改變他的成長環境;但至少在他內心深處埋下了一顆良善的種子。
不管你的孩子有什麼人格特質,灌溉信任,他會往那兒發芽、成長;灌溉懷疑,他也會朝那個方向看自己、建構自己,尤其是幼兒!
灌溉「有趣」
大人盡力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是孩子的福氣;能與孩子玩在一塊兒,孩子體會的、建構的,則是人生的樂趣。
永遠記得那一天,我躺在沙發上小憩,當時五歲的小福和七歲的寧寧,拿了件毯子蓋在我頭上。就在他們掀起毯子的剎那,我扮了個鬼臉。他們兩人愣了幾秒後,哈哈大笑,抱住我說:「媽媽,我們好喜歡你那麼頑皮,好好玩呦!你太嚴肅了,你很少搗蛋、很少跟我們玩!」
如當頭棒喝般的,我突然了解了!自己雖然盡職的照料好孩子的飲食起居,也不荒廢進行「教育的目標」;但我太嚴肅了,把孩子和我之間劃上了兩條平行線。在嚴肅裡,我只看見大人的教育目標、孩子的未來;劃上了平行線,讓我看不見此時此刻孩子是誰?喜歡什麼?生活中是有目標,但少了有趣和幽默。
有趣和幽默,不能當飯吃;但它們卻會像無法抗拒的吸引力,讓人想靠近,讓一家人想到對方,就想微笑,也想花時間在一起。「歡笑」是一種能量,這個能量把「家」變成了快樂的泉源。「有趣」是一種用心,用心了解對方,想讓對方開心,於是「家」成為了一個溫暖的地方。有了這層體會,我才了解為什麼每回問班上的孩子們:「你為什麼愛○○○?」他們的回答也常常是:「因為他(她)很有趣(funny)!」
至於要如何灌溉有趣的生活呢?這個關鍵就在:從孩子的眼中去看世界,讓孩子的歡笑指引你。只要有心,你就會體會出孩子或伴侶喜歡什麼、如何和他玩,讓他一想到你,就想微笑……
灌溉「感謝」
沒有感謝,就沒有尊重;一個家庭裡少了尊重,愛就無法深遠。我們感謝地球,就會尊重地球的資源;感謝伴侶,就會尊重他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不把它視為理所當然;感謝孩子的獨特,就會尊重孩子是誰,不把他們當成「延伸自己」的資產。
六歲的羅傑不能解讀同齡男孩的遊戲方式,卻與三歲的小女孩們玩得很融洽。我除了帶領他了解互動的線索(social cues),也鼓勵他與小女孩玩,因為那是羅傑了解社會互動重要的第一步。但這個態度,引發了他父母的不滿,他們認為他得早日進入同齡男孩的社交圈。他們把羅傑喜歡獨自一人的滿足,解讀為孤獨;把與小女孩的相處,看成被其他男孩排擠的結果。他們的解釋,讓自己很難受、不安。
不能看見羅傑是誰?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成人,就很難尊重他有什麼獨特的人格特質和特殊的成長道路?這會讓羅傑無法安心的當自己,也可能阻礙到成人提供適當協助的機會。
說不定你不想聽,但許多時候,你可能是他人不快樂的原因,正如父母有可能是孩子不快樂的原因。
五歲的艾登對一個小孩說:「我媽媽說這種餅乾是垃圾食物。你吃了就會像我奶奶抽菸一樣,會死掉。」艾登的父母很嚴格控制他的飲食,養成了艾登動不動就批評其他孩子的點心和午餐,也對「用餐」這件事不感興趣。矯枉過正的結果,已讓一個小孩無法對食物產生感謝和快樂的感覺。而「食」是人生最基本的快樂之一呀!
同是四歲的布來恩卻有不同想法;或確切來說,他有不同的家庭教育。布來恩說:「小魚餅乾來自磨好的麵粉,麵粉來自農夫種的麥子。媽媽說要是小魚餅乾能少放一些鹽,那吃起來就更健康了。」感謝的態度,讓大人、小孩不把地球的資源和他人的供給視為理所當然;感謝的態度,培養的是懂得尊重、也能判斷的小孩。
灌溉感謝,從哪兒開始?就從我們口中的那口食物開始;從你的伴侶牽著你的那隻手開始;從小小孩氣急敗壞、卻仍堅持自己穿襪子的努力開始……
與我牽手、已共同走了十五年的先生對我說:「愛要有真心,也要讓你開心。」那個開心,就是有心的灌溉。不容易,但值得我們一生耕耘!因為家,是最安全、愛你最深的地方。

成美范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